苞子草
Themeda caudata (Nees) A. Camusin Lecomte
≡Anthistiria caudata Nees Hook. & Arn. Bot. eechey Voy. 245. 1838.
多年生草本。秆丛生,粗壮,高1-3m,直径0. 5-1cm或更粗,横切面扁圆形或圆形,有棱,黄绿色或红褐色,无毛,有光泽,节上具长髯毛,毛易脱落。叶鞘在秆基部套叠,具脊,无毛;叶舌近圆形,长约1mm,边缘有睫毛;叶片条形,长20-80cm,宽0. 5-1cm,中脉明显,背面疏生柔毛,基部近圆形,边缘粗糙,先端渐尖。复圆锥花序大型,长40-60cm或更长,由多数总状花序组成;佛焰苞长2. 5-5cm,具多脉,背部具脊,脉、脊上和边缘均粗糙;花序梗长1-2cm,上部被短柔毛;总状花序由9-11枚小穗组成,最下部的2节各生1雄性或中性的总苞状小穗对,中部的1-2节生1异性花小穗对,其中1枚为两性的无柄小穗,1枚为雄性或中性的有柄小穗,最上的1节有3枚小穗,其中中间1枚为无柄小穗,两侧的2枚为有柄小穗;2对总苞状小穗着生在不同的水平面上,线状披针形,长1. 2-1. 5cm,第一颖背部通常无毛,边缘粗糙;无柄小穗圆柱形,长6-7. 5mm;基盘长2-3mm;颖背部常密被褐色柔毛或成熟时毛逐渐脱落,第一颖长圆状披针形,背面扁,革质,几全包被同质的第二颖;第一外稃披针形,边缘具睫毛或流苏状,第二外稃退化为芒基,芒1-2回膝曲,长2-8cm;有柄小穗形似总苞状小穗,长1-1. 4cm,雄性或中性。花期:花、果期:7-12月。。
产地:南澳、沙头角、梧桐山(深圳考察队1897)、仙湖植物园(徐有财1713)、羊台山(张寿洲等4976)。生于山坡草丛中、山地水旁、村边草丛中和路旁,海拔50-500m。
分布: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和西藏。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不丹、尼泊尔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4卷 386页
4590
图 440 苞子草 Themeda caudata
4590
图 440 苞子草 Themeda caudata
1. 植株中部的一段,示秆和叶;2. 复圆锥花序的一部分;3. 佛焰苞和总状花序;4. 总苞状小穗对;5. 总状花序最上部的3小穗。(李志民绘)
1. 植株中部的一段,示秆和叶;2. 复圆锥花序的一部分;3. 佛焰苞和总状花序;4. 总苞状小穗对;5. 总状花序最上部的3小穗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